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

被引:35
作者
胡宪洋 [1 ,2 ]
保继刚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景观特质网络; 演进; 形成机制; 蒋巷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在乡村地理的相关研究中,景观特质演化的逻辑主线与运行机理未得到充分重视。以蒋巷村为案例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等研究方法,以网络结构特征与权力关系为切入点,力图呈现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过程,并解读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1蒋巷村景观特质网络密度不断增大,景观特质间联系度持续增强;景观特质网络主题特色整体稳定,高中心度特质波动明显,其中,服务环境和村干部C的名人效应不断凸显,但乡村氛围有所下降。2蒋巷村景观特质演进的背后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两委、政治精英、驻村企业、村民以及当地的资源环境要素等七类主体组成的行动者网络;政府有效引导、精英人物视野以及形式变化下主体的倒逼与自觉成为景观特质演进成功与否的关键;权力格局与利益通道的变化成为角色定义、分配与转换的驱动力量,也成为景观特质网络构建的主要因素。3社会网络分析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抽象关系网络化以及演进形成机制逻辑梳理方面具有适用性。此外,还对景观特质演变与社会空间重构,空间、权力与利益的运行逻辑以及案例背后的制度逻辑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561 / 157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1]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郑文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12]  
城市主题公园景观特质设计研究[D]. 杨小庆.合肥工业大学 2014
[13]  
成都古镇“慢生活”景观特质探析[D]. 喻苗.四川农业大学 2013
[14]  
城市居住建筑及住宅景观特质演变研究[D]. 吴东河.合肥工业大学 2014
[15]  
整体网分析讲义[M]. 格致出版社 , 刘军, 2009
[16]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 华夏出版社 , (美)布 劳(Blau,P.M.)著, 1988
[17]  
Landscape and the rural tourism experience: identifying key elements, addressing potential,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 . Maria Jo?o Carneiro,Joana Lima,Ana Lavrador Silva.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 2015 (8-9)
[18]  
An integrative geotourism approach: bridging conflicts in tourism landscape research[J] . Arie Stoffelen,Dominique Vanneste.Tourism Geographies . 2015 (4)
[19]  
Eye-tracking Analysis in Landscape Perception Research: Influence of Photograph Propertie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J] . Lien Dupont,Marc Antrop,Veerle Van Eetvelde.Landscape Research . 2014 (4)
[20]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ultiple values and physical landscapes at a regional scale us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 classification [J].
Brown, Greg ;
Brabyn, Lars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2, 107 (03) :31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