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微小肝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45
作者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范智慧
吴薇
王艳滨
尹珊珊
杨薇
李吉友
机构
[1]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癌,肝细胞;
D O I
10.19723/j.issn.1671-167x.2005.05.031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分析≤2cm微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新技术对微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EUS)对39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经穿刺活检确认肝硬化合并≤2cm肝细胞癌(HCC),并有病理组织学分类诊断的36例38灶为本文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造影后即刻或半个月内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中分化癌22个灶,高分化癌12个灶,透明细胞癌4个灶。结果:造影前常规超声仅对16个灶(42.1%)作出恶性诊断或可疑恶性。造影后38个HCC灶动脉期均不同程度增强;其中中分化癌22个灶均发生快速增强,并在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典型的“快进快出”HCC增强模式;高分化癌12个灶中有9个灶(75.0%)呈“快进慢出”模式;透明细胞癌4个灶中1个灶呈“快进快出”,1个灶呈“快进慢出”模式,2个灶呈“轻度慢进慢出”模式。根据CEUS后增强表现,本组76.3%(29个灶)被确认为恶性,18.4%(7个灶)诊断为可疑恶性,另2个≤1.5cm灶(5.3%)造影增强不典型,未能获得定性诊断。结论:超声造影新技术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微小肝癌增强模式的认识为提高微小肝癌的诊断率提供依据。初步结果显示,新型超声造影可作为CT等影像学诊断的互补手段,在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重视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458 / 4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灰阶超声造影新技术对肝肿瘤诊断及射频治疗的应用价值附视频 [J].
陈敏华 ;
严昆 ;
戴莹 ;
沈理 ;
姜晓龙 ;
尹珊珊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03) :326-330
[2]   新型造影剂与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 [J].
陈敏华 ;
严昆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01) :38-42
[4]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研究 [J].
王文平 ;
丁红 ;
齐青 ;
黄备建 ;
魏瑞雪 ;
徐智章 .
上海医学影像, 2003, (01) :6-8
[5]  
Det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by 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 during Levovist late phase: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helical CT in 160 patients[J] . Emilio Quaia,Michele Bertolotto,Balázs Forgács,Alessandra Rimondini,Martina Locatelli,Roberto Mucelli.European Radiology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