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29
作者
付刚
刘增文
崔芳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秦岭山区; 人工纯林; 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8.10.024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 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5.87%,其中细菌数量提高幅度为104.47%,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土壤转化酶与脲酶、过氧化氢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0.05),并与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基本养分(全N、速效N、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放线菌与土壤全N、速效N、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能够及时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4种人工纯林土壤及其凋落叶混合培养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J].
刘增文 ;
高文俊 ;
潘开文 ;
张丽萍 ;
杜红霞 ;
高祥斌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7) :48-54
[2]   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J].
朱小强 ;
张亚雯 ;
王英宏 ;
邓锁平 .
辽宁林业科技, 2007, (04) :33-34
[3]   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J].
孙志高 ;
刘景双 .
生态学报, 2007, (04) :1606-1618
[4]   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与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J].
侯本栋 ;
马风云 ;
宋玉民 ;
侯龙鱼 ;
崔晓东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5) :734-738
[5]   杉木纯林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5) :1-6
[6]   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J].
杨涛 ;
徐慧 ;
方德华 ;
朱教君 .
土壤通报, 2006, (02) :2253-2257
[7]   杨树人工林连作效应的研究 [J].
刘福德 ;
姜岳忠 ;
王华田 ;
孔令刚 ;
王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102-105
[8]   土壤水分梯度对阔叶红松林结构的影响(英文) [J].
王艳 ;
王庆礼 ;
代力民 ;
王淼 ;
周莉 ;
代保清 .
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 2004, (02) :119-123+84
[9]   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与酶活性的研究 [J].
薛立 ;
邝立刚 ;
陈红跃 ;
谭绍满 .
土壤学报, 2003, (02) :280-285
[10]   刺槐人工林养分利用效率 [J].
刘增文 ;
李雅素 .
生态学报, 2003, (03) :44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