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29
作者
付刚
刘增文
崔芳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秦岭山区; 人工纯林; 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8.10.024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 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5.87%,其中细菌数量提高幅度为104.47%,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土壤转化酶与脲酶、过氧化氢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0.05),并与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基本养分(全N、速效N、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放线菌与土壤全N、速效N、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能够及时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12]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13]   Influence of red alder on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two conifer forests of contrasting productivity [J].
Hart, SC ;
Binkley, D ;
Perry, DA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997, 29 (07) :1111-1123
[14]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J].
陈光升 ;
钟章成 ;
齐代华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9-23
[15]   混交林种间养分关系研究进展 [J].
蒋三乃 ;
翟明普 ;
贾黎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2) :72-77
[16]   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 [J].
许景伟 ;
王卫东 ;
李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1) :51-55
[17]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J].
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徐兰成,王珍 .
林业科学, 1997, (06) :488-497
[18]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屠星南 ;
盛炜彤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04) :34-40
[19]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戴伟,白红英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01) :37-41
[20]   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J].
陈竑竣 ;
李传涵 .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03) :32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