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保甲编制与村族社会治理——基于光绪年间徽州三种保甲册的考察

被引:8
作者
刘道胜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
徽州; 保甲编制; 社会治理;
D O I
10.14182/j.cnki.j.anu.2015.05.015
中图分类号
K249.3 [乾隆至道光(173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保甲册系清代编制保甲形成的户籍文书,迄今遗存稀见。三种保甲册籍具体而微地呈现了清末徽州保甲编制实际运作和村落社会诸多实态。清末徽州保甲编制以明清以来具有村落共同体性质的图为基础,灵活编制甲、牌,藉以控制全体人户。经董、甲长、牌长一般从本图、本甲、本牌人户中择优遴选从事举业、训蒙、贸易等贤能之人充任。仆姓、寄户、客户受到聚居大族的控制和带管。在清末徽州乡村社会,宗族聚居星罗棋布,仆姓、寄户等散居不一,人口的内迁外徙持续不断。民众执业仍不出传统士农工商的范畴,明清以来经商传统得以延续。殷实之家捐纳之风盛行,并通过此途能赢得更多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
引用
收藏
页码:639 / 6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清代基层社会的地保 [J].
刘道胜 .
中国农史, 2009, 28 (02) :89-100
[2]   《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研究 [J].
栾成显 .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6) :40-46
[3]   明清徽州进士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J].
李琳琦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1) :32-36
[4]  
保甲书[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霞云, 2012
[5]  
清代水利与区域社会[M]. 山东画报出版社 , 森田明, 2008
[6]  
徽州千年契约文书[M]. 花山文艺出版社 , 王钰欣,
[7]  
鼎元文会同志录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