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华语教材的民族认同导向和当地化进程

被引:8
作者
于锦恩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民国; 华语; 教材; 民族认同; 当地化;
D O 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11.04.026
中图分类号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民国时期的华社无论其精神面貌、实质内涵还是社会架构,都是中国在海外的一个移植社会,该时期的华校是中国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与中国国内是基本一致的,教材绝大部分也是由大陆的出版机构编辑发行的,强调教学内容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该时期华语教材的主导思想。但同时华校教育又必须适应华侨居留地的社会环境,为侨生在居留地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实施华语教材的当地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7+128 +1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若干问题 [J].
郭熙 .
世界汉语教学, 2008, (02) :91-100+4
[2]   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 [J].
成尚荣 .
教育研究, 2007, (02) :22-25+32
[3]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吴忠豪, 2009
[4]  
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M].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宋恩荣, 2005
[5]  
华文教育教学法研究[M]. 暨南大学出版社 , 顾圣皓, 2000
[6]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 江苏古籍出版社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1997
[7]  
华侨华人史研究集[M]. 海洋出版社 , 梁初鸿等 编, 1988
[8]  
小学国语课程标准 .2 http://www.ltsbbs.com/thread-658810-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