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获奖谈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塑造与路径选择

被引:22
作者
刘意
机构
[1] 《作家文摘》编辑部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符号塑造; 路径选择;
D O I
10.13854/j.cnki.cni.2012.20.03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但我们可以看到,和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力和传播规模还只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中国急需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思考: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经历过那几个阶段?适于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产品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中国怎样塑造新的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官方和民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跨文化传播历史的反思,结合当代中国文学和影视产品的跨文化传播经验,探讨跨文化传播所必备的三要素:普世价值、地域特色与民族灵魂。本文还探讨了适于文化传播的两种形式:民间传播与新媒体传播,希望为当代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找到一条新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外宣工作中中华文化元素的价值认知与资源开发 [J].
刘路 .
理论与改革, 2009, (05) :94-97
[2]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可能——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为例 [J].
雷启立 ;
常冬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1 (04) :63-67
[4]   从“中国年”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 [J].
陈强 ;
郑贵兰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