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哲学角度反思人工智能发展

被引:6
作者
白彤东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 儒家; 创造性教育; 经济不平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B2 [中国哲学];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10102 ;
摘要
虽然阿尔法狗等代表的人工智能的进展远远超出了自动化时代我们对机器所能完成的任务的想象,但是当今的人工智能还没有任何智能,对强人工智能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不过,对强人工智能的反思,仍然可以促进我们对一些人类根本问题——比如何为智能、何为人——的探讨。从中国哲学的角度看,现在对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和毁灭人类的担心,可能带有西方文化的偏见。但是以孟子对人之为人的理解来养育类人之存在,也有其问题。在应对现有的人工智能的挑战上,我们应该加强的,恰恰不是创造性教育,而是以死记硬背、以习题和考试为训练方式的基础和高等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强化经济不平等,对此的解决,可能也要通过加强精英的责任和贤能在政治中的决策角色来解决,而这恰恰是儒家政治哲学的一个可能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机器伦理何以可能:现有方案及其改良 [J].
阮凯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 34 (11) :53-58
[2]   主权在民,治权在贤:儒家之混合政体及其优越性 [J].
白彤东 .
文史哲, 2013, (03) :12-23+165
[3]  
韩非子新校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战国)韩非著, 2000
[4]   Against democratic education [J].
Bai, Tongdong .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11, 43 (05) :61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