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开发能源作物促生态重建的前景

被引:6
作者
程序
朱万斌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系统生产力; 生态重建; 营养体农业; 能源作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退耕还林、草已被证明是防止沙化、土壤侵蚀及恢复生态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执行的退耕补贴政策难以持久,接续产业的开发也很困难。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对粮、油作物而言相当严酷,但却相对有利于以取得植株营养体———生物量多而非籽粒产出高为目标的多年生作物的生长,实现相对较高的系统生产力。中国耕地面积虽非常有限,但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却分别是耕地的4和3倍。像北方农牧交错带就拥有大面积的不宜继续农耕的农地和退化草地。近年在发达国家新出现的在边际土地和部分农地种植"专用能源作物",正是能适应我们对土地资源条件扬长避短的要求、可为生物能源提供可靠原料供应的特殊农作方式。初步的试验表明,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柳枝稷、芒草等能源作物,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该地区种植能源作物,面积可达2 000万hm2,有望使它年产4亿t(干重)以上的生物质,从而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基地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农业生物能源和能源作物 [J].
程序 ;
朱万斌 ;
谢光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5) :842-848
[2]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引种能源植物柳枝稷生态适宜性分析 [J].
林长松 ;
程序 ;
杨新国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7) :125-132
[3]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引种禾草柳枝稷的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J].
徐炳成 ;
山仑 ;
李凤民 .
生态学报, 2005, (09) :2206-2213
[4]   农牧交错带系统生产力概念及其对生态重建的意义 [J].
程序 ;
毛留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311-2315
[5]   农业生态生产力及其生产潜势─—兼论“有动物农业”的重要意义 [J].
任继周,朱兴运 .
草业学报, 1995, (02) :1-5
[6]  
Miscanthus: European experience with a novel energy crop[J] . I. Lewandowski,J.C. Clifton-Brown,J.M.O. Scurlock,W. Huisman.Biomass and Bioenergy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