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评估研究

被引:59
作者
洪延超 [1 ]
周非非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2] 国家气象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增雨潜力; 增雨潜力要素; 潜力要素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层状云系是中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主要对象。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大小是判断是否作业的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评估方法。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因此判断人工增雨潜力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作者利用中尺度MM5数值模式模拟的层状云系研究与人工增雨潜力有关的要素,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要素与降水的关系。在分析云体的垂直结构、降水机制、水汽厚度、冰面过饱和水汽量、云水厚度、过冷水含量、冰晶浓度、降水效率(凝结水降水效率和凝华水降水效率)等潜力要素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潜力要素,例如“催化供给”云结构、降水机制、冰面过饱和水汽量,并提出了定性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913 / 9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催化-供给”云降水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洪延超 ;
周非非 .
大气科学, 2005, (06) :43-54
[2]   冰相雨胚转化水汽密度差的实验研究 [J].
陈万奎 ;
严采蘩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S1) :23-29
[3]   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J].
李淑日 ;
王广河 ;
刘卫国 .
气象, 2001, (11) :17-21
[4]   内蒙古中西部自然降水效率及人工增雨潜力的研究 [J].
宫德吉 .
内蒙古气象, 1996, (02) :11-16
[5]   乌鲁木齐冬季冷锋云带和锋下层积云的微物理结构及其降雪特征 [J].
王广河 ;
游来光 .
气象, 1989, (03) :15-19
[6]   梅雨锋云系和降水的若干研究 [J].
黄美元 ;
洪延超 ;
吴玉霞 ;
徐华英 .
大气科学, 1987, (01) :23-30
[7]   层状云对积云发展和降水的影响——一种云与云之间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黄美元 ;
洪延超 ;
徐华英 ;
周恒 .
气象学报, 1987, (01) :72-77
[8]   在梅雨锋云系内层状云回波结构及其降水的不均匀性 [J].
黄美元 ;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84, (01) :80-87
[9]   层状冷云数值模式 [J].
胡志晋 ;
秦瑜 ;
王玉彬 .
气象学报, 1983, (02) :19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