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动态变化

被引:10
作者
汪金平 [1 ]
曹凑贵 [1 ]
李成芳 [1 ]
金晖 [2 ]
袁伟玲 [1 ]
展茗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中心
[2]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 藻类;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优势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834 [鸭];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5 ;
摘要
稻鸭共育技术作为稻田复合种养模式,是有效控制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通过对不同时期稻田藻类群落种类、密度、生物量及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研究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田藻类群落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隐藻门及甲藻门共6门、38属、108种。随着水稻发育进程,藻类优势种单位生物量增加,前期皆以银灰平裂藻、栅藻等为优势种,后期对照以方鼓藻,灿烂颤藻,短小舟形藻等为优势种,而放鸭区优势种皆是裸藻门,包括绿色裸藻,尖尾裸藻,梭形裸藻等。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初期有个适应期,在放鸭后15d左右藻类密度及生物量显著下降,之后开始上升。与常规对照相比,稻鸭共育藻类密度及生物量较低,放鸭对稻田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放鸭45d以后,表现为水体全P增加,全N减少,藻类多样性下降,优势种发生变化。环境因子与藻类相关分析表明,全磷与裸藻生物及藻类总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625,而全N与藻类相关性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353 / 43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稻鸭共育对稻田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J].
曹凑贵 ;
汪金平 ;
金晖 ;
袁伟玲 ;
刘丰颢 .
水生生物学报 , 2007, (01) :146-148
[2]   藻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J].
张启明 ;
铁文霞 ;
尹斌 ;
贺发云 ;
朱兆良 .
土壤, 2006, (06) :814-819
[3]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J].
汪金平 ;
曹凑贵 ;
金晖 ;
王昌付 ;
刘丰颢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10) :2001-2008
[4]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J].
曹凑贵 ;
汪金平 ;
邓环 .
生态学报, 2005, (10) :2644-2649
[5]   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J].
王强盛 ;
黄丕生 ;
甄若宏 ;
荆留明 ;
唐和宝 ;
张春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639-645
[6]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稻田土壤质量研究 [J].
杨志辉 ;
黄璜 ;
王华 .
土壤通报, 2004, (02) :117-121
[7]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 [J].
马克平 .
生物多样性, 1994, (03) :162-168
[8]  
Feeding ecology of common carp ( Cyprinus carpio L.) in a rice–fish culture system of the Apatani plateau (Arunachal Pradesh, India)[J] . S. K. Saikia,D. N. Das.Aquatic Ecology . 2009 (2)
[9]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aquatic organism communities in various water conditions of a paddy field [J].
Yamazaki, M ;
Hamada, Y ;
Kamimoto, N ;
Momii, T ;
Kimura, M .
ECOLOGICAL RESEARCH, 2004, 19 (06) :645-653
[10]   Comparison of aquatic organisms communities between paddy fields under rice-duck (Aigamo) farming and paddy fields under conventional farming [J].
Yamazaki, M ;
Yasuda, N ;
Yamada, T ;
Ota, K ;
Kimura, M .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04, 50 (03) :37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