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马长安
徐霖林
田伟
吕巍巍
赵云龙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围垦; 南汇东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评价围垦促淤工程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影响,根据2004年10月和2009年10月对南汇东滩湿地底栖动物的定量定性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2种,其中在经围垦促淤后形成的堤内、堤外两个区域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和21种,2009年堤内外分别为9种和19种,共26种;2004年堤内和堤外优势种分别为8种和4种,共有优势种为中华蜾蠃蜚和谭氏泥蟹,2009年堤内优势种仅有摇蚊幼虫1种,堤外有4种,优势种种类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4.15个/m2和38.80 g/m2,2009年为86.76个/m2和1.97g/m2,2009年堤内、堤外的生物量与2004年相比明显降低,丰度变化则相对较小;运用SPSS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群落聚类和MDS排序对南汇东滩湿地各断面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围垦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围垦造成堤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差异,堤外群落结构变化相对较小。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Simpson指数D)受到围垦促淤工程的影响均降低,尤其以围垦圈淤的堤内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围垦促淤工程对盐度、潮汐动力、底质特征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原因,工程结束后的湿地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Is the invasion of the common reed, Phragmites australis, into tidal marshes of the eastern US an ecological disaster? [J].
Weis, JS ;
Weis, P .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3, 46 (07) :816-820
[12]   Macrobenthos of a tidal impoundment at the Mai Po Marshes Nature Reserve, Hong Kong [J].
Lui, TH ;
Lee, SY ;
Sadovy, Y .
HYDROBIOLOGIA, 2002, 468 (1-3) :193-212
[13]   Macro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ean Water Act in the Neches River estuary (Texas) [J].
Harrel, RC ;
Smith, ST .
HYDROBIOLOGIA, 2002, 474 (1-3) :213-222
[14]  
Preliminary results on a high east–west gradient in the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macrotidal Mont Saint-Michel bay.[J].Sébastien Thorin;Alain Radureau;Eric Feunteun;Jean-Claude Lefeuvre.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1, 18
[15]  
河口水生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M].庄平;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6]  
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徐宏发;赵云龙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7]  
上海湿地利用和保护.[M].汪松年;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  
浙江动物志.[M].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9]  
上海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陈吉余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0]   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生态学报, 2001, (10) :1642-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