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传播中的群体主体性——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考察

被引:7
作者
隋岩 [1 ]
常启云 [1 ,2 ]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2]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主体性; 群体传播; 群体; 崛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互联网时代,基于人类的群居本性及社会变迁中的抱团取暖,"群体"逐渐崛起,而社会化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为"群体"崛起创造了外部条件,网络群体传播的撒播式传播方式所引发的群体效应形成了强大影响力。坚持流动的空间与碎片化时间的结合、"礼"与"理"的结合、"互惠利他"与"有成本惩罚"原则,才能营造和谐的网络群体传播的环境,也才能创造出一个美丽的网络新世界。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卡斯特“流动空间思想”的当代阐释 [J].
刘涛 ;
杨有庆 .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 (02) :73-78
[3]   从混沌理论认识互联网群体传播特性 [J].
隋岩 ;
曹飞 .
学术界, 2013, (02) :86-94+277
[4]   缺席的在场:网络社会运动的时空逻辑 [J].
苏涛 .
当代传播, 2013, (01) :23-26
[5]   论群体传播时代的莅临 [J].
隋岩 ;
曹飞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9 (05) :139-147
[6]   War 2.0: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与社会化媒体的“初体验”——铸铅行动YouTube以军频道实证研究 [J].
金苗 .
国际新闻界, 2009, (10) :96-102
[8]  
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 卢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1
[9]  
论语译注[M]. 中华书局 , 杨伯峻译注, 2009
[10]  
大转型[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英) 波兰尼,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