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

被引:24
作者
尹虹潘
机构
[1]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经济地理; 对外开放; 第一自然; 第二自然;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2.05.002
中图分类号
F129.9 [中国经济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针对当前中国地区差距较大的现实,本文从沿海—内陆开发开放联动的新视角出发,对各地区"第一自然"(先天条件)进行全新的"再发现",认为在中国扩大向西、向南开放的背景下,中西部内陆原本远离东部沿海的劣势地理区位可能转化为新的优势经济区位。应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第二自然"条件进行"再创造"(重新改造),加快发展沿海次级城市,培育内陆中心城市及经济圈以提升内陆的相对区域经济地位,并在承认地区发展客观差距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地区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缩小,逐步形成更加协调发展的中国经济地理新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J].
韩兆洲 ;
安康 ;
桂文林 .
统计研究, 2012, 29 (01) :38-42
[2]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 [J].
覃成林 ;
张华 ;
张技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0) :37-45
[3]   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1997—2007 [J].
张润君 ;
潘文卿 ;
陈杰 .
统计研究, 2011, 28 (10) :47-53
[4]   中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豆建民 ;
刘欣 .
财经研究, 2011, 37 (10) :37-47
[5]   威廉姆森假说: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 [J].
徐盈之 ;
彭欢欢 ;
刘修岩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04) :95-102
[6]   我国人口流动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相对力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J].
陈仲常 ;
董东冬 .
财经研究, 2011, 37 (03) :71-80
[7]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J].
孟可强 ;
陆铭 .
南方经济, 2011, (02) :3-15
[8]   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J].
陆铭 .
世界经济, 2011, 34 (01) :107-125
[9]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 [J].
刘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2) :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