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时代循迹、对象确认与主要对策

被引:33
作者
刘航 [1 ]
柳海民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教育精准扶贫; 办学主体; 师资队伍; 受教育群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教育精准扶贫需要将精准扶贫理念贯穿于教育扶贫的全过程之中,指通过有限的教育投入实现教育扶贫的最优效能。教育精准扶贫历经了从教育普及到精细化资源配置,由关注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权利到实现代际发展的目标转变。当前,教育精准扶贫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应站在教育本体立场确认对象,解决面向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受教育群体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精准配置资源、增强职业吸引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资助水平等措施着重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以新理念新机制精准提升教育扶贫成效——以教育部滇西扶贫实践为例 [J].
曾天山 .
教育研究, 2016, 37 (12) :35-42
[2]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 [J].
肖其勇 ;
郑华 .
中国教育学刊, 2016, (12) :69-74
[3]   关于教育扶贫的对策研究——以滨州市为例 [J].
侯峰 .
亚太教育, 2016, (30) :294-295+269
[4]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 [J].
谢君君 .
复旦教育论坛, 2012, 10 (03) :66-71
[5]   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 [J].
熊丽英 .
求索 , 2004, (02) :133-135
[6]  
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N]. 邬志辉.光明日报. 2016 (014)
[7]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2017
[8]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司树杰, 2016
[9]  
中国农村的教育贫困与教育补偿机制研究[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沈亚芳,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