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北高原斜坡地区4种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及特点——基于地貌和蓄水构造特征

被引:22
作者
潘晓东 [1 ,2 ,3 ]
梁杏 [1 ]
唐建生 [2 ,3 ]
苏春田 [2 ,3 ]
孟小军 [2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水系统模式; 地下水开发利用; 黔东北高原斜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134 [岩溶水];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受深切河谷地貌控制,黔东北大部分地区岩溶地下水深埋且排泄于河谷岸边,以快速的管道裂隙流为主,给地下水资源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局部地区受蓄水构造控制形成勘探有利的地下水富集区。笔者基于地貌和蓄水构造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归纳总结为深切河谷型、向斜山地型、单斜夹层型和背斜槽谷型4类模式。深切河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地下水水力坡度大,地下水以快速的管道流为主,排泄点低,开发利用方式建议直接在地下河出口或天窗中抽提地下水,经济效益明显地区可堵洞成库进行综合利用;向斜山地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高位岩溶泉或地下河出口,排泄点高,适合直接引水利用;单斜夹层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在岩性接触带出露一系列接触泉,排泄分散,开发利用方式建议直接利用或抽提岩溶泉水,受夹层隔水顶底板影响局部地区可钻井取水;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白云岩地层,导致背斜槽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含水岩层均匀厚度大,分布大量非全排型岩溶泉,地下水开发适合抽提泉水或钻井抽取地下水。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1]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研究[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袁丙华, 2007
[12]  
岩溶找水与开发技术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王宇, 2006
[13]  
基岩地下水[M]. 地质出版社 , 刘光亚 编著, 1979
[14]  
The research of drilling wells and exploit in karstarea .2 WANG Yu.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 2006
[15]   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 [J].
蒋忠诚 ;
夏日元 ;
时坚 ;
裴建国 ;
何师意 ;
梁彬 .
地球学报, 2006, (05) :495-502
[16]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及特点 [J].
梁永平 ;
韩行瑞 ;
时坚 ;
尹立河 .
地球学报, 2005, (04) :365-369
[17]   西南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J].
夏日元 ;
唐健生 ;
朱远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1) :83-87
[18]   地下河系统水土资源关系 [J].
谢运球 ;
袁道先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6) :50-53
[19]   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系统分类、特征及勘查评价要点 [J].
王宇 .
中国岩溶, 2002, (02) :44-49
[20]   洛塔大瓜拉洞地下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J].
李兆林 ;
罗伟权 ;
劳文科 ;
梁彬 .
中国岩溶, 2001, (02)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