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28
作者
张小波
机构
[1]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依达拉奉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 神经营养因子; 炎症反应; 神经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150 m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降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200 / 12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心源性脑卒中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J].
赵靖华 ;
姚艳 ;
尚美生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9 (01) :94-96
[2]   丁苯酞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J].
王伟 ;
李富强 ;
郑小影 ;
纪海茹 ;
孔祥玉 ;
赵淑敏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 28 (01) :42-45
[3]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吴锦英 ;
李欣明 ;
冯兵 ;
温强 ;
吴甲文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 (05) :621-623
[4]   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Essen卒中风险评分 [J].
吴征瑜 ;
朱志栋 ;
董漪 ;
丁宏岩 ;
韩翔 ;
曹文杰 ;
方堃 ;
程忻 ;
董强 .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 (01) :361-366
[5]   脑梗死与炎症反应关系研究进展 [J].
张梅 ;
田英 ;
刘翠萍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5) :1946-1948
[6]   自由基损伤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J].
刘春燕 ;
花爱辉 ;
李嘉民 ;
宋铁鹰 ;
赵亮 ;
冯佩明 .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0) :2206-2207+2212
[7]   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J].
石红梅 .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7) :60-61
[8]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J].
鄢学芬 ;
詹瑾 ;
黄叶宁 ;
耿维凤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17) :1498-1500
[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临床观察 [J].
尹泽黎 ;
许宏伟 ;
袁宁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03) :313-315
[10]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 [J].
李检生 ;
杨友松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 (02)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