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

被引:7
作者
余宏忠
姜在兴
朱明春
王玉静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江苏石油勘探局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圈闭特征; 成藏条件; 那读组; 百岗组; 百色盆地;
D O I
10.13656/j.cnki.gxkx.2004.04.028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划分为构造型、岩性和复合型 ,并已发现子寅、仑圩、塘寨、花茶四个油田 ,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82 7× 10 4t,控制储量 12× 10 4t,预测储量 4 9× 10 4t,勘探已证实该区带是一个油气富集带。该区在始新世那读 -百岗期发育一系列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湖底扇 ,并在花茶地区分布有孔、缝、洞发育的三叠统灰岩 ,且存在多层系、多类型的复合型有利含油气圈闭 ;综合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及其生储盖组合特征 ,并对有利的勘探目标进行分析、评价优选 ,各项证实了该区是岩性隐蔽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区块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百色盆地早第三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作用 [J].
杜振川 ;
金瞰昆 ;
闫纯有 ;
刘洛夫 ;
蔡勋育 .
煤炭学报, 2001, (05) :463-467
[2]   中国陆源碎屑盆地层序地层与储层展布 [J].
邓宏文 ;
王洪亮 ;
翟爱军 ;
徐长贵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12-18
[3]   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 [J].
樊太亮 ;
李卫东 .
石油学报, 1999, (02) :20-25+3-4
[4]  
沉积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操应长,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