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铁杆蒿群落和长芒草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效应

被引:11
作者
张婷 [1 ]
陈云明 [2 ]
武春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群落生物量; 土壤养分效应;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黄土丘陵区;
D O I
10.16843/j.sswc.2011.05.018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了明确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的互动效应,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实验方法,结合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该区铁杆蒿群落和长芒草群落随着恢复演替的进行,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2种群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铁杆蒿和长芒草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种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也都呈增加的趋势,且同群落生物量的变化趋势步调基本一致;全磷和硝态氮也表现了总的增加趋势,但与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不太一致。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表明,对铁杆蒿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有机质、黏粒质量分数和水分含量,其中有机质质量分数和水分含量表现为正效应,即生物量随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土壤黏粒质量分数表现为负效应;对长芒草群落影响较大的是海拔、坡位、年限和全氮质量分数。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