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种植的时空格局及其地形因素分析

被引:30
作者
封志明 [1 ]
刘晓娜 [1 ,2 ]
姜鲁光 [1 ]
李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橡胶林地; 时空格局; 地形因子; 替代种植; 中老缅交界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4.1 [橡胶树];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橡胶林地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橡胶种植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实地研究了中老缅交界地区1980-2010年的橡胶林地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橡胶林地的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结果表明:(1)2010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面积为60.14万hm2,占土地面积的8.17%,是研究区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就林地结构来看,橡胶成林(≥10年)与橡胶幼林(<10年)之比大体是5:7,近10年来橡胶林地扩展迅速。(2)1980-2010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已由最初的7.05万hm2增加到60.14万hm2,扩展近9倍,橡胶林地扩张显著。橡胶林地已呈现由集中至分散、由边境向国外,"以景洪为中心、北上南进、西拓东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域扩展特征。(3)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种植受地形因素制约,橡胶林地4/5以上集中在6001000 m适宜区间,很少超过1200 m;近2/3集中分布在8°25°的坡地,极少或很少分布在超过35°的急陡坡;主要分布在南坡和东坡,北坡和西坡相对较少,橡胶种植强度也呈现相同规律。(4)橡胶林地国别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境内橡胶林地在向高海拔、陡坡地扩展,老缅境内具有较大地形适宜空间,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跨境发展。(5)中老缅交界地区的橡胶种植必将由中国向老挝和缅甸跨境发展,老挝和缅甸境内,特别是近中国边境地区的橡胶林地持续扩张已是不可避免。
引用
收藏
页码:1432 / 144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J].
祁栋灵 ;
王秀全 ;
张志扬 ;
黄月球 .
热带农业科学, 2013, 33 (02) :79-87
[2]   西双版纳橡胶林地的遥感识别与数字制图 [J].
刘晓娜 ;
封志明 ;
姜鲁光 ;
张景华 .
资源科学, 2012, 34 (09) :1769-1780
[3]   基于HJ-1CCD数据的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分布特征 [J].
李亚飞 ;
刘高焕 ;
黄翀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1, 41(S1) (S1) :166-176
[4]   老挝北部罂粟替代种植高分辨率遥感调查评价与分析 [J].
刘洪江 ;
兰恒星 ;
张军 ;
刘杰 ;
杨军 .
资源科学, 2010, 32 (07) :1425-1432
[5]   基于TM影像的海南岛橡胶种植面积信息提取 [J].
张京红 ;
陶忠良 ;
刘少军 ;
蔡大鑫 ;
田光辉 ;
谢瑞红 ;
许向春 .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04) :661-665
[6]   基于面向对象的橡胶分布面积估算研究 [J].
刘少军 ;
张京红 ;
何政伟 ;
高峰 ;
谢瑞红 .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01) :168-170
[7]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 [J].
李增加 ;
马友鑫 ;
李红梅 ;
彭明春 ;
刘文俊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91-1103
[8]   西双版纳橡胶林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J].
贾开心 ;
郑征 ;
张一平 .
生态学杂志, 2006, (09) :1028-1032
[9]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特点及其对热带森林景观影响的遥感研究 [J].
张佩芳 ;
许建初 ;
王茂新 ;
邓喜庆 .
国土资源遥感, 2006, (03) :51-55
[10]   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周万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