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27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彭润民
吴建设
狄永军
张祥信
汪群峰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2]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北京
[3]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北京,福建福州,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闽中; 中元古代; 东岩组; 马面山群; 双峰式火山岩; 裂谷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4 ;
摘要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和大陆拉张环境中的火山岩类稀土特征非常相似,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福建将乐黄潭一带马面山岩群变质变形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J].
张开毕 ;
揭育金 ;
李学燮 ;
胡宗良 .
福建地质, 2003, (02) :78-82
[2]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研究进展 [J].
叶玉江 ;
吴淦国 ;
张达 .
现代地质, 2003, (02) :119-124
[3]   双峰式火山岩与块状硫化物矿床 [J].
姜福芝 .
矿床地质, 2001, (04) :331-338
[4]   闽中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周丽娅 ;
王鹤年 ;
孙承辕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2) :164-174
[5]   论福建省闽中裂谷带成矿系统 [J].
叶水泉 ;
唐瑞来 ;
张一梅 .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9, (06) :400-403
[6]   华夏古陆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献华 ;
李寄嵎 ;
刘颖 ;
陈多福 ;
王一先 ;
赵振华 .
岩石学报, 1999, (03) :364-370
[7]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J].
叶水泉 ;
倪大平 ;
吴志强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9, (03) :172-180
[8]   论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及成矿地质环境 [J].
周兵 ;
顾连兴 .
矿床地质, 1999, (02) :3-5+7-13
[9]   闽中地区绿片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J].
王鹤年 ;
孙承辕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4) :24-33
[10]   闽浙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 [J].
李献华 ;
王一先 ;
赵振华 ;
陈多福 ;
张宏 .
地球化学, 1998, (0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