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主体——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模式

被引:57
作者
张胤
胡菲菲
机构
[1]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工程教育; 卓越工程师;
D O I
10.13236/j.cnki.jshe.2013.04.004
中图分类号
G424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好"的工程教学必须满足培养合格的乃至卓越的工程师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以其对工程实践、现实问题和学生主体的三重回归,正在成为国际工程教学的新选择。在此对探究的本质、探究式教学的界定、特征和实施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其能够更好地实施运用,为提升中国工程教学水平和培养卓越工程师发挥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好的工程教育是教学生解决问题.[N].倪军;.中国教育报.2012,
[2]  
洛桑报告2000~2007中国竞争力排名解析.[N].关逸民;.中国信息报.2007,
[3]  
科学课程教学论.[M].周青;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4]  
当代教育学.[M].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现代化视域中的工程本质与价值选择 [J].
张小飞 ;
陈莉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01) :59-63
[6]   论《课程与教学论》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 [J].
许玲俊 .
教书育人, 2007, (27) :85-87
[7]   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和实践的理论分析及改革措施 [J].
许建虹 ;
岳鲁锋 .
科技资讯, 2007, (13)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