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基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视角

被引:19
作者
郑琼洁 [1 ,2 ]
潘文轩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
[2]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
[3]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相对贫困; 治理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进入后脱贫时代,我国的相对贫困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相对贫困、农村相对贫困、公共服务相对贫困、经济相对贫困四个方面,其产生的根源均在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要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入手构建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机制。解决区域性相对贫困的关键是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消除农村相对贫困要依托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公共服务相对贫困要求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间、城乡间和人群间的均等化供给。治理经济相对贫困的重点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除了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外,还要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分配、促进经济机会公平。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论建立解决2020年后中国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论的视角 [J].
牟成文 ;
吕培亮 .
贵州社会科学, 2020, (07) :154-160
[3]   我国相对贫困的内涵特点、现状研判与治理重点 [J].
吴振磊 ;
王莉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4) :16-25
[4]   论乡村聚落优化与乡村相对贫困治理 [J].
周国华 ;
张汝娇 ;
贺艳华 ;
戴柳燕 ;
张丽 .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 (06) :902-912
[5]   如何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兼论“城乡统筹”相对贫困的可行方案 [J].
沈扬扬 ;
李实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2) :91-101+191
[6]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战略指向与政策选择 [J].
左停 ;
苏武峥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 (04) :88-96
[7]   乡村非农产业时空格局及其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J].
韩炜 ;
蔡建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 (02) :219-230
[8]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 [J].
唐任伍 ;
肖彦博 ;
唐常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1) :133-139
[9]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视域下的精准扶贫——基于产业益贫和政策减贫的框架 [J].
陈桂生 ;
林路遥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3 (01) :84-92
[10]   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结构新变迁 [J].
高洪波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19, (23)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