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教育应用:追求身心一体的教育——从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与VR教育应用学术周”说起

被引:146
作者
张志祯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关键词
虚拟现实; VR; 增强现实; AR; 具身认知; 经验学习; 教育媒体; 教育应用; 教育功能;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160706.010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虚拟现实(VR)涵盖了增强现实(AR)、沉浸式VR(头显式和CAVE)、桌面VR等系列技术与产品。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虽然VR产业目前还不成熟,亟待标准化,但全球教育技术领域正密切关注其发展与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3月17—24日举办了"2016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与VR教育应用学术周’"。学术周安排了三次讲座,分别从VR增强学习体验、AR技术与用户体验设计、VR教育平台设计角度审视了VR教育应用。学术周为参观者提供了VR教育资源、创作工具和消费级沉浸式VR设备三类体验产品。参与观察表明:儿童在VR世界中的轻松自如与创作热情令人惊叹。理论分析表明:VR作为机器,应定位于和人类教师协同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机会;VR作为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的强化媒体,更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具身认知观确立了身体和体验在认知与学习过程中的合法地位,奠定了VR教育应用的学理基础;经验学习理论强调获得经验不等于有效学习,要提供反思经验的机会。VR教育应用案例的分析表明,VR有七大教育功能:体验、探究、训练、矫正、交流、创作与游戏。VR具备重塑教育的潜力,但VR大范围变革教育的路还很长。本文建议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政府应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VR教育应用实证研究体系;研究机构应积极整合资源,开展高生态效度的基础研究;产业需尊重教育规律,重视VR世界中师生的自主性;学校和教师应成为专家学习者,从教育角度思考、尝试VR应用。以典型案例为依托,发展VR学科教学法是推动VR教育应用的基本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79 +7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身心融合学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蕴[J]. 殷明,刘电芝.课程.教材.教法. 2015(07)
[2]   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 [J].
叶浩生 .
教育研究, 2015, 36 (04) :104-114
[3]   虚拟现实技术在特殊儿童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J].
王庭照 ;
许琦 ;
赵微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1 (03) :33-40
[4]   基于虚拟现实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J].
马冲宇 ;
陈坚林 .
外语电化教学, 2012, (06) :28-33
[5]   焦虑障碍的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研究述评 [J].
王广新 ;
李立 .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08) :1277-1286
[6]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王金岗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3) :76-80
[7]   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践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J].
张建武 ;
孔红菊 .
电化教育研究, 2010, (04) :109-112
[8]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J].
林崇德 ;
胡卫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1) :29-36
[9]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J].
丁峻 ;
陈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48 (01) :132-136
[10]   虚拟现实综述 [J].
赵沁平 .
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 2009, 39 (01)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