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黑颈长尾雉对夜宿地的选择

被引:36
作者
蒋爱伍
周放
陆舟
韩小静
孙仁杰
李相林
机构
[1]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夜宿地; 生境因子; 夜宿行为;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3年12月、2004年5月和12月、2005年4月,通过野外调查及设置样方的方法对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的夜宿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2个夜宿地,以夜宿树为中心做一个10m×10m和5个1m×1m的样方,记录夜宿树特征(种类、胸径、栖枝高度、栖枝直径、栖枝上方盖度),测量每个样方的11个生境因子(海拔、林型、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距水源距离、距林缘距离、距道路距离和乔木密度);并随机设10个对照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夜宿地主要位于阔叶林中,一般,夜间在乔木上休息,一树栖息一只,也有2—3只同宿一树。黑颈长尾雉选择有一定坡度、林下灌木和草本较少以及在森林内部远离林缘并且乔木密度较大的地方作为夜宿地,其夜栖树主要为生境内的中等大小的阔叶树,栖枝直径约为2·5—4cm,栖处高度为2—5m,黑颈长尾雉夜宿地的选择与距水源距离的远近无关。影响黑颈长尾雉夜宿地选择的因素依次为:位置及林下植被、栖枝、天气。影响黑颈长尾雉夜宿地选择的最终原因可能是安全、舒适和栖息地转换的方便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冬季白马鸡群体夜栖地特征分析 [J].
贾非 ;
王楠 ;
郑光美 .
生态学杂志, 2005, (02) :153-158
[2]   白颈长尾雉的夜宿地选择研究 [J].
丁平 ;
杨月伟 ;
李智 ;
姜仕仁 ;
诸葛阳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05) :564-568
[3]   白冠长尾雉冬季夜栖行为与夜栖地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 [J].
孙全辉 ;
张正旺 ;
朱家贵 ;
高振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08-112
[4]   广西的角雉属、长尾雉属鸟类及其地理分布 [J].
李汉华 ;
庾太林 ;
申兰田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78-82
[5]   云南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分布及栖息地类型调查 [J].
韩联宪 .
生物多样性, 1997, (03) :26-30
[6]   黑颈长尾雉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J].
刘小华 ;
周放 ;
潘国平 ;
赖月梅 ;
刘自民 .
动物学报, 1991, (03) :332-333
[7]   褐马鸡的栖宿观察 [J].
刘焕金 ;
冯敬义 ;
苏化龙 .
生物学通报, 1986, (03)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