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被引:222
作者
林伯强
机构
[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碳中和;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能源系统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83305 ; 1204 ;
摘要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7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N].丁怡婷;.人民日报.2021,
[2]  
煤电退出不会一蹴而就,或表现为整体利用小时数逐渐降低.[N].林伯强;.21世纪经济报道.2021,
[3]   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J].
徐政 ;
左晟吉 ;
丁守海 .
经济学家, 2021, (11) :62-71
[4]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J].
林毅夫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8 (05) :32-40
[5]   “双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新问题及分类探讨 [J].
谢小荣 ;
贺静波 ;
毛航银 ;
李浩志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 (02) :461-475
[6]   有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存储设施并网的智能电网优化用电策略 [J].
陶莉 ;
高岩 ;
朱红波 ;
曹磊 .
中国管理科学, 2019, 27 (02) :150-157
[7]   能源效率、环境污染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J].
白俊红 ;
聂亮 .
金融研究, 2018, (10) :1-18
[8]   清洁低碳转型需要兼顾能源成本 [J].
林伯强 .
环境经济研究, 2018, 3 (03) :1-5
[9]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煤炭需求 [J].
林伯强 ;
吴微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2) :141-161+207
[10]   基于能源类型的中国反弹效应测算及其分解 [J].
刘宇 ;
周梅芳 ;
王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12) :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