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株溶藻细菌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7
作者
马超
潘伟斌
林敏
刘晶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溶藻细菌; 蜡状芽孢杆菌; 短小芽孢杆菌; 水华鱼腥藻; 溶藻特性;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08.10.012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3株溶藻细菌L7、L8和L18溶解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FACHB-245)的溶藻方式、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溶藻特性进行了研究。3株菌都为间接溶藻,产生具有热稳定性的、对水华鱼腥藻有较强溶藻效果的活性代谢产物。L8的溶藻效果与藻液中投加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处于衰减期的L8,其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溶藻效果好于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在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溶藻实验,当pH值为8.5±0.1时,L7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去除率达到85.78%;当pH值为10±0.2时,L8和L18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84%和78.72%;由7×108cells/mL的L8菌液获得的无菌滤液,当投加量<30%时,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细菌胞外聚合物的合成规律及应用.[D].代艳华.大连理工大学.2005, 03
[2]  
一株欧文氏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的研究.[D].席宇.华中师范大学.2003, 03
[3]   两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J].
刘晶 ;
潘伟斌 ;
秦玉洁 ;
丘焱伦 ;
黄海伟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2) :17-19+22+116
[4]   一株溶藻细菌(P15)的溶藻效应研究 [J].
李小彩 ;
胡文容 ;
裴海燕 ;
涂开封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19) :8-11
[5]   芽孢杆菌胞外产物的研究进展 [J].
曹煜成 ;
李卓佳 ;
文国樑 ;
陈永青 ;
吴灶和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 (06) :97-100
[6]   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J].
石苗 ;
邹莉 ;
刘新尧 ;
廖永红 ;
安成才 .
水生生物学报 , 2005, (05) :587-590
[7]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J].
裴海燕 ;
胡文容 ;
曲音波 ;
母锐敏 ;
李小彩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796-802
[8]   一株溶藻细菌的溶藻特性及其鉴定 [J].
裴海燕 ;
胡文容 ;
曲音波 ;
母锐敏 ;
李小彩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3) :283-287
[9]   溶藻细菌及其测定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赵传鹏 ;
浦跃朴 ;
尹立红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03) :202-206
[10]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初探 [J].
郑小平 ;
谢骏 ;
刘波 ;
殷国俊 ;
徐跑 .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