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早泥盆-早石炭世沉积相、物源演变及其意义

被引:23
作者
卫巍
庞绪勇
王宇
徐备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准噶尔西北部; 晚古生代; 沉积相; 物源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准噶尔西北部沙尔布尔提山地区下泥盆统到下石炭统的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相和海岸平原相。其中下泥盆统和布克赛尔组底部的乌图布拉克亚组为滨海碎屑岩相,曼格尔亚组为滨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相,芒克鲁亚组为滨海碳酸盐岩相。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为海岸平原相。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底部为海岸平原相,向中部过渡为滨海碳酸盐岩相,顶部为滨海碎屑岩相。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为滨海碎屑岩相。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的古流向总体从北向南,显示研究区以北地区为物源区,即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本区可能属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以南的晚古生代陆缘区。物源演变趋势分析揭示早泥盆世成吉斯—塔尔巴哈台带中的早古生代岛弧发生隆起,为乌图布拉克亚组提供成熟度很低的碎屑物质。随着岛弧被剥蚀殆尽,中、晚泥盆世呼吉尔斯特组和洪古勒楞组沉积时转而接受岩屑型再旋回造山带的物源供应,而早石炭世的物源则为过渡型再旋回造山带区。这种物源变化反映了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的建造特征和隆起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89 / 6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新疆北部固体地球科学新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涂光炽主编, 1993
[12]   洪古勒楞蛇绿岩Sm-Nd同位素特征及时代界定 [J].
黄建华 ;
金章东 ;
李福春 .
科学通报, 1999, (09) :1004-1007
[13]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J].
韩宝福 ;
何国琦 ;
王式洸 ;
洪大卫 .
地质论评, 1998, (04) :396-406
[14]   概论新疆开合构造 [J].
徐新 .
新疆地质, 1998, (01) :1-12
[15]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单元与地质发展史 [J].
王广瑞 .
新疆地质, 1996, (01) :12-27
[16]   新疆西准噶尔蛇绿岩形成时代和环境的探讨 [J].
张弛 ;
黄萱 .
地质论评, 1992, (06) :509-524
[17]   西准噶尔洪古勒楞组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J].
许汉奎 ;
蔡重阳 ;
廖卫华 ;
卢礼昌 .
地层学杂志, 1990, (04) :292-301
[18]   新疆北部泥盆纪四射珊瑚组合序列 [J].
廖卫华 ;
蔡土赐 .
古生物学报, 1987, (06) :689-707+771
[19]   新疆北部泥盆纪床板珊瑚组合特征兼论下、中泥盆统的划分 [J].
王宝瑜 .
地层学杂志, 1986, (01) :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