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生物稳定性和分子量分布

被引:11
作者
李德生 [1 ]
姚智文 [2 ]
王占生 [2 ]
机构
[1]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与环境系
[2] 清华大学环境系
关键词
水源水; 深度处理; 生物稳定性; 分子量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将大分子的天然有机物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并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导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率降低;主臭氧可将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并将部分氧化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可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但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去除有限;分子量越小生物稳定性越差,越不容易被去除。此研究结果为评估水源水质深度处理的生物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944 / 29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利用分子量分布探讨粉末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影响 [J].
赵英 ;
顾平 .
化工学报, 2009, 60 (12) :3117-3121
[2]   阿特拉津微污染原水生物活性炭处理系统种群动态演替分析 [J].
张阳 ;
陶思源 ;
潘晶 ;
李光哲 ;
张颖 .
化工学报, 2009, 60 (05) :1281-1286
[3]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J].
舒诗湖 ;
严敏 ;
苏定江 ;
蔡云龙 ;
高乃云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5) :638-641
[4]   嘉兴地区水厂生物预处理与深度处理的生产实践 [J].
徐兵 ;
贺尧基 .
中国给水排水, 2007, (08) :56-58
[5]   从分子质量的变化分析有机物对GAC吸附内分泌干扰物(BPA)的影响 [J].
李若愚 ;
高乃云 ;
徐斌 ;
曾文慧 ;
赵建夫 ;
乐林生 .
环境科学, 2006, (12) :2488-2494
[6]   梅林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运行效果 [J].
乔铁军 ;
安娜 ;
尤作亮 ;
张金松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13) :10-13+17
[7]   水源水中AOC和BDOC的去除 [J].
姜登岭 ;
徐丽丽 ;
孙善利 ;
倪国葳 ;
薄国柱 .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6, (03) :20-23
[8]   饮用水中摇蚊幼虫的臭氧灭活及其臭氧-活性炭工艺协同去除 [J].
孙兴滨 ;
崔福义 ;
张金松 ;
赵凯 ;
刘丽君 .
化工学报, 2006, (03) :658-662
[9]   臭氧活性炭工艺在杭州南星桥水厂的应用 [J].
朱建文 ;
许阳 ;
汪大翚 .
中国给水排水, 2005, (06) :84-87
[10]   从分子质量的变化分析臭氧活性炭工艺 [J].
汪力 ;
高乃云 ;
朱斌 ;
董秉直 .
中国给水排水, 2005, (03)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