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31
作者
朱宇林 [1 ]
何斌 [2 ]
杨钙仁 [2 ]
罗柳娟 [2 ]
刘红英 [2 ]
刘莉 [2 ]
覃祚玉 [2 ]
机构
[1] 玉林师范学院
[2] 广西大学
关键词
尾巨桉; 人工林;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2.06.032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与分析,对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树叶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树皮和树枝,最低是树干;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2.19~850.54 kg/hm2,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70.92%~80.73%,林下植被层占13.84%~22.99%,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占4.63%~6.48%;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150.72~224.93kg/(hm2.a),其中干材年净积累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同一器官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Ca或K>N>Mg或P;1.5、2.5、3.5、4.5年生各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282.62、298.81、241.46和204.95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68.83、73.88、63.42和54.23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8、0.53、0.39和0.30,周转期分别为4.66、7.61、9.83和12.51 a。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66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黑木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J].
何斌 ;
韦善华 ;
张伟 ;
唐天 ;
罗柳娟 ;
刘红英 ;
刘莉 ;
覃祚玉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40 (02) :9-12+29
[2]   尾巨桉人工幼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J].
苏有文 ;
何斌 ;
张伟 ;
陈桂金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6) :12773-12775
[3]   新栽培区尾叶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 [J].
何斌 ;
温远光 ;
周敏毅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05) :11-15
[4]   不同年龄阶段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J].
何斌 ;
秦武明 ;
余浩光 ;
刘运华 ;
覃林 ;
覃永华 .
生态学报, 2007, (12) :5158-5167
[5]   厚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J].
秦武明 ;
何斌 ;
覃世赢 ;
黄世方 ;
莫雅芳 ;
覃永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4) :103-107
[6]   巨尾桉混交林生长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J].
姚庆端 ;
邹国明 ;
王炳南 ;
洪长福 ;
王振元 ;
李宝福 .
桉树科技, 2006, (01) :1-5
[7]   短周期尾巨桉连栽林分生产力的研究 [J].
朱宇林 ;
温远光 ;
曹福亮 ;
梁宏温 ;
王凌晖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1) :90-94
[8]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Ⅱ.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J]. 廖观荣,钟继洪,李淑仪,蓝佩玲,廖新荣,王尚明,杨国清,简明,李宏.生态环境. 2003(03)
[9]   尾叶桉营养元素动态和循环分析 [J].
林德喜 ;
刘开汉 ;
罗水发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2) :148-153
[10]   巨尾桉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 [J].
李跃林 ;
李志辉 ;
谢耀坚 .
生态学报, 2001, (10) :1734-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