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同研究进展与德育启示

被引:14
作者
曾晓强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大学生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道德认同; 人格; 社会结构; 家庭关系; 朋辈关系; 团体道德氛围; 道德行动机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道德认同是指德行对自我的重要性,是联结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激发道德行为的重要动机。道德认同可以预测道德行为;人格、社会结构、家庭关系、朋辈关系、团体道德氛围、道德行动机会等因素影响道德认同的发展。道德认同研究显示,道德教育应重视家庭德育功能、营造学校道德氛围、引导积极朋辈关系、拓展道德实践机会。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当代西方道德人格研究的两类取向 [J].
王云强 ;
郭本禹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4) :784-787
[2]   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 [J].
周晓虹 .
社会科学, 2008, (04) :46-53+187
[3]   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 [J].
赵志裕 ;
温静 ;
谭俭邦 .
社会学研究, 2005, (05) :202-227+246
[4]   尤尼斯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述评 [J].
陈会昌 ;
谷传华 ;
秦丽丽 ;
苑宏健 .
心理科学, 2004, (01) :156-158
[5]  
Moral Identities, Social Anxiety, and Academic Dishonesty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 . Scott A. Wowra.Ethics & Behavior . 2007 (3)
[6]  
Identity, Reasoning, and Emotion: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Three Sources of Moral Motivation[J] . Sam A. Hardy.Motivation and Emotion . 2006 (3)
[7]  
Youth Service and Moral-Civic Identity: A Case for Everyday Morality[J] . James Youniss,Miranda Yates.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 1999 (4)
[8]  
The influence of models in forming moral identity[J] . Anton A Buch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1998 (7)
[9]  
Adding identity to the moral domain .2 Hart,D. Human Development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