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多胺与枇杷果实冷害的关系
被引:45
作者:
郑永华
李三玉
席玙芳
苏新国
易云波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南京,浙江大学园艺系!杭州,浙江大学园艺系!杭州,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南京,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南京
来源:
关键词:
枇杷果实;
多胺;
冷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78 [协迫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应用薄层_荧光法测定多胺含量以研究其与枇杷 (EriobotryajaponicaLindl.cv .Dahongpao)果实冷害的关系。果实在 1℃下贮藏时 ,精胺 (SPM)和亚精胺 (SPD)含量逐渐下降 ,但SPM在 2周后迅速回升并于第 3周时达到高峰 ,随后又迅速下降 ,SPD在 3周后持续反弹上升。腐胺 (PUT)含量在前 2周缓慢上升 ,2周后迅速积累并于第 3周时形成高峰 ,随后也迅速下降 ,贮藏 3周后的果实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在非冷害温度 1 2℃下贮藏时 ,多胺含量波动较小。外源SPM处理可保持较高的内源SPM和SPD水平 ,抑制PUT积累和冷害发生。这些结果表明 ,枇杷果实低温贮藏时SPM含量的升高可能是果实对冷害的防卫反应 ,PUT的积累可能是冷害的原因 ,SPD含量的上升则可能是冷害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24 / 827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