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86
作者
潘圣刚 [1 ,2 ]
黄胜奇 [1 ]
翟晶 [1 ,3 ]
蔡明历 [1 ]
曹凑贵 [1 ]
展茗 [1 ]
唐湘如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中心
[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江西省烟叶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施氮量; 基追比例; 15N; 氮素吸收; 转运; 水稻;
D O I
10.13758/j.cnki.tr.2012.01.025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和240 kg/hm2N)和两种基追比例(即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40%︰30%︰30%(A)和30%︰20%︰50%(B)),共5个处理,依次记作N0、N150A、N150B、N240A、N240B。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范围内,提高氮肥水平,显著增加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数量以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成熟期高氮处理(240 kg/hm2)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多,分别为110.25、65.91、32.69 kg/hm2,而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下降,氮素损失率增加。在相同的氮肥水平下,采用基肥蘖肥穗粒肥比例为30%︰20%︰50%时,水稻吸收的肥料氮数量显著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提高,氮素损失率降低。适量施氮并增加穗粒肥的施氮比例,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40 kg/hm2及基肥蘖肥穗粒肥为30%︰20%︰50%的施氮处理是兼顾产量和环境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J].
邓美华 ;
尹斌 ;
张绍林 ;
朱兆良 ;
石孝均 .
土壤, 2006, (03) :263-269
[22]   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江立庚 ;
曹卫星 ;
甘秀芹 ;
韦善清 ;
徐建云 ;
董登峰 ;
陈念平 ;
陆福勇 ;
秦华东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4) :490-496
[23]   控释氮肥在淹水稻田土壤上的去向及利用率 [J].
郑圣先 ;
刘德林 ;
聂军 ;
戴平安 ;
肖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2) :137-142
[24]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桑大志 ;
刘翠莲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2) :1456-1461
[25]   黑土区水田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J].
韩晓增 ;
王守宇 ;
宋春雨 ;
乔云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859-1862
[26]   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直播水稻氮素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倪竹如 ;
陈俊伟 ;
阮美颖 .
核农学报, 2003, (02) :123-126
[27]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J].
刘立军 ;
王志琴 ;
桑大志 ;
杨建昌 .
扬州大学学报, 2002, (03)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