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桂东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33
作者:
杜虎
[1
,2
,3
]
宋同清
[1
,2
]
曾馥平
[1
,2
]
温远光
[4
]
彭晚霞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广西大学林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生物量;
林龄;
回归模型;
马尾松;
广西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马尾松];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根据5a、15a、21a、32a、60a生的5个不同林龄的15块1 000m2样地(3次重复)调查资料,利用21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马尾松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a、15a、21a、32a和60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15.03、125.93、183.51、191.53、405.31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占75.01%~94.19%,地上凋落物占0.86%~24.99%。(2)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占90.20%~98.35%,且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0.86%~24.99%;草本层和灌木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47%~34.85%和0.32%~27.00%,均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3)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49.93%~83.10%,且随林龄而增加;根相对比较稳定,占6.97%~12.82%;枝、叶分别占11.75%~14.83%、1.33%~23.65%,均随林龄增大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除幼龄林为根>枝>叶,其余的均呈枝>根>叶的趋势。草本层中龄林和近熟林生物量地下>地上,其他林龄生物量地上>地下。(4)各林龄凋落物生物量在3.48~6.68Mg/hm2,规律性不强。(5)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及林分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32a生林分生物量高于同林龄的楠木人工林,低于热带雨林,是一种速生丰产、固碳潜力大的优良造林树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400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