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地区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特征

被引:41
作者
吴因业
宋岩
贾承造
郭彬程
张启全
季汉成
李军
张建平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甘肃敦煌,北京,甘肃敦煌,北京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沉积砂体; 储层; 油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 前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沉积盆地大多具有前陆盆地层序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柴达木盆地柴北缘层序地层格架主要包括非前陆层序的侏罗系和古近系以及前陆层序的新近系。通过井剖面层序分析结合有限的地震剖面,可以对柴达木北缘侏罗系划分7套III级层序。古近系—第四系划分11套III级层序。侏罗系属于非前陆期沉积,新近系属于前陆期沉积。通过柴北缘地区层序框架下沉积特征的解剖,表明柴北缘地区非前陆期遗迹化石以缺氧环境化石群为主,沉积相以河流-湖沼体系为特征。前陆期遗迹化石以陆相氧化河湖相环境化石群为主,湖退体系域(RST)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非常发育。柴达木盆地的沉积层序表现为受构造强烈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活动期潮湿气候下层序表现为山前带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凹陷区形成退积式准层序组。干旱气候配合下的层序表现为多物源更加明显,山前带沉积物供应更加迅速,且沉积中心迁移强烈。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油气层序地层学.[M].吴因业;顾家裕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层序地层学.[M].朱筱敏编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3]  
层序地层框架与油气勘探.[M].刘震;吴因业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吴崇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5]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J].
孙枢 .
地学前缘, 2005, (02) :3-10
[6]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碳酸盐岩沉积相 [J].
张敏 ;
尹成明 ;
寿建峰 ;
陈子炓 ;
张跃中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391-400
[7]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 [J].
党玉琪 ;
尹成明 ;
赵东升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97-306
[8]   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沉积体系域表征技术——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J].
吴因业 ;
江波 ;
郭彬程 ;
张启泉 ;
李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4) :358-361
[9]   柴西南地区第三系有利储集体分布预测 [J].
赵贤正 ;
吴因业 ;
邵文斌 ;
郭彬程 ;
余辉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50-53
[10]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与生物气成藏 [J].
党玉琪 ;
张道伟 ;
徐子远 ;
侯泽生 .
古地理学报, 2004, (01) :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