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理剪切应力–位移本构模型及剪胀现象分析

被引:29
作者
唐志成 [1 ,2 ]
夏才初 [1 ,2 ]
肖素光 [1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节理; 剪切应力–位移曲线; 本构模型; 剪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在法向与切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节理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宏观表现为峰前呈剪切硬化、峰后呈剪切软化现象:当微凸体爬坡效应占主导地位时,宏观表现为剪切硬化;当微凸体在剪切过程中磨损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宏观表现为剪切软化。剪胀硬化、磨损软化共同控制节理的剪切力学行为。在详细分析已有的剪切应力–位移本构模型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硬化–软化全剪切本构模型,采用单个函数反映节理剪切位移曲线的变化特征,其优点为:(1)避免分段讨论剪切位移曲线特征、分段求取拟合参数的麻烦;(2)在整个讨论区域内存在一个峰值且峰值处斜率为0;(3)当剪切位移足够大时,强度趋于残余值,体现出节理面材料的力学特征。对不同类型的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分析,该模型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分析现有的剪胀模型,其主要缺陷是不能反映初始剪缩现象与体现真正的剪胀起始点。在分析典型剪胀曲线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分段函数考虑剪胀特征,能较好地拟合剪胀曲线。
引用
收藏
页码:917 / 9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J].
沈明荣 ;
张清照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04) :713-719
[2]   剪胀和破坏耦合的节理岩体本构模型的研究 [J].
肖卫国 ;
兑关锁 ;
陈铁林 ;
任青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2) :2535-2543
[3]   不同剪切速率下岩石节理的强度特性研究 [J].
李海波 ;
冯海鹏 ;
刘博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12) :2435-2440
[4]   岩体结构面切向循环加载本构关系研究 [J].
尹显俊 ;
王光纶 ;
张楚汉 .
工程力学, 2005, (06) :97-103+57
[5]   考虑损伤的节理本构模型 [J].
殷有泉 .
工程地质学报, 1994, (04) :1-6
[6]   不连续面应力—变形性质的研究 [J].
孙宗颀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87, (04) :287-300
[7]  
工程岩体节理力学[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夏才初,孙宗颀著, 2002
[8]  
不连续岩体中的地质工程方法[M]. 中国铁道出版社[美]古德曼(R·E·Goodman) 著, 1980
[9]  
Applicability of existing models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replicas of natural fractures of welded tuff under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J] . B. Amadei,J. Wibowo,S. Sture,R.H. Price.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1998 (2)
[10]  
Anisotropy of flow in a fracture undergoing shea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direction of shearing and injection pressure[J] . S. Gentier,E. Lamontagne,G. Archambault,J. Ri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199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