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化机制研究附视频

被引:21
作者
刘大伟
段玉玺
陈立杰
王媛媛
马雪瑞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北方线虫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灰皮支黑豆; 大豆胞囊线虫; 防御酶系; 总酚; 类黄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大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和辽豆15为研究对象,三叶期后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根内次生代谢物质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而揭示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感品种根内PPO、POD、PAL酶活性均表现升高,并且在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中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早,根内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都表现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植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朱广廉等编, 1990
[12]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薛应龙 主编, 1985
[13]   Infection by Heterodera glycines elevates isoflavonoid production and influences soybean nodulation [J].
Kennedy, MJ ;
Niblack, TL ;
Krishnan, HB .
JOURNAL OF NEMATOLOGY, 1999, 31 (03) :34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