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不同供磷水平对小麦植株蔗糖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
徐关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工程学院农学院
徐关印
刘保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工程学院农学院
刘保明
韩宝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工程学院农学院
韩宝坤
韩俊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工程学院农学院
韩俊杰
机构
:
[1]
河北工程学院农学院
[2]
河北工程学院教务处
[3]
河北工程学院农学院 河北邯郸
来源
:
核农学报
|
2005年
/ 03期
关键词
:
冬小麦;
无机磷;
蔗糖;
农艺性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
0901 ;
摘要
: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小麦植株体内无机磷与蔗糖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体内无机磷含量明显增加,而茎叶中蔗糖含量呈降低趋势。盆栽产量则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磷素对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促进苗期分蘖,提高小麦的有效穗数。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1+180 +1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植物生理学.[M].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生物物质常用化学分析法.[M].蔡武城;袁厚积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2,
[3]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施磷对土壤速效磷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韩俊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韩俊杰
;
马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马保国
;
韩宝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韩宝坤
;
杨太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杨太新
;
董印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董印丽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22
-26
[4]
冬小麦旗叶蔗糖和籽粒淀粉合成动态及与其有关的酶活性的研究
[J].
李永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李永庚
;
于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于振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东
;
余松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余松烈
.
作物学报,
2001,
(05)
:658
-664
[5]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J].
姜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姜东
;
于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于振文
;
李永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李永庚
;
余松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余松烈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38
-41
[6]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无机磷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J].
马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马保国
;
韩俊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韩俊杰
;
杨太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杨太新
;
韩宝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韩宝坤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42
-45+61
[7]
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刘建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刘建玲
;
张凤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张凤华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36
-45
[8]
无机磷对叶片淀粉和蔗糖积累的影响
[J].
张振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张振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夏叔芳
.
植物生理学报,
1982,
(04)
:385
-391
←
1
→
共 8 条
[1]
植物生理学.[M].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生物物质常用化学分析法.[M].蔡武城;袁厚积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2,
[3]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施磷对土壤速效磷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韩俊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韩俊杰
;
马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马保国
;
韩宝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韩宝坤
;
杨太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杨太新
;
董印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邯郸
董印丽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22
-26
[4]
冬小麦旗叶蔗糖和籽粒淀粉合成动态及与其有关的酶活性的研究
[J].
李永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李永庚
;
于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于振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东
;
余松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余松烈
.
作物学报,
2001,
(05)
:658
-664
[5]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J].
姜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姜东
;
于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于振文
;
李永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李永庚
;
余松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余松烈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38
-41
[6]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无机磷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J].
马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马保国
;
韩俊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韩俊杰
;
杨太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杨太新
;
韩宝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
韩宝坤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42
-45+61
[7]
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刘建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刘建玲
;
张凤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张凤华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36
-45
[8]
无机磷对叶片淀粉和蔗糖积累的影响
[J].
张振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张振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夏叔芳
.
植物生理学报,
1982,
(04)
:385
-39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