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中Ⅲ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分析

被引:11
作者
秦黎明 [1 ]
张枝焕 [1 ]
李伟 [2 ]
袁东山 [1 ]
杨永才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公司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Ⅲ区块; 生物标志物; 原油类型; 油源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Ⅲ区块的原油或油砂抽提物饱和烃与芳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β-胡萝卜烷以及甾萜烷烃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对原油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油源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表明,中Ⅲ区块原油可划分为3种类型:第Ⅰ类包括永6井与永9井白垩系吐谷鲁群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主要来自于中二叠统乌尔禾组烃源岩;第Ⅱ类包括永1井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原油及油砂抽提物、永2井西山窑组油砂抽提物及永3井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原油,为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第Ⅲ类包括永6井西山窑组油砂抽提物和永2井西山窑组下部原油,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演化及其控藏规律 [J].
赵宏亮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160-162
[2]   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油藏古今油水界面及成藏史分析 [J].
李伟 ;
张枝焕 ;
李海平 ;
韩立国 ;
王青 .
现代地质, 2005, (03) :432-440
[3]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其对腹部油气成藏的影响[J]. 朱允辉,孟闲龙.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5(01)
[4]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其对腹部油气成藏的影响[J]. 朱允辉,孟闲龙.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5 (01)
[5]   不同含油级别储集层的地球化学特征 [J].
张枝焕 ;
王铁冠 ;
常象春 .
地质科技情报, 2002, (03) :48-54
[6]   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的新进展 [J].
陈建渝 .
地质科技情报, 1995, (01) :35-44
[7]   克拉玛依原油中的类胡萝卜烷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蒋助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2) :151-159
[8]  
25-Norhopanes: Formation during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in the subsurface[J] . Barry Bennett,Milovan Fustic,Paul Farrimond,Haiping Huang,Stephen R. Larter.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6 (7)
[9]  
Stereoselective biodegradation of tricyclic terpanes in heavy oils from the Bolivar Coastal Fields, Venezuela[J] . M. Alberdi,J.M. Moldowan,K.E. Peters,J.E. Dahl.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1 (1)
[10]  
新疆石油管理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准噶尔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