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盆地浅层地下水演化特征与滞留时间研究

被引:14
作者
苏永红 [1 ]
朱高峰 [2 ]
冯起 [1 ]
常宗强 [1 ]
司建华 [1 ]
席海洋 [1 ]
曹生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
[2] 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水化学; 矿化度; 氚(3H)同位素测年; 地下水补给; 额济纳盆地;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9.04.017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地球化学和氚(3H)同位素测年技术相结合,通过额济纳盆地地下水、地表水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中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和平均滞留年龄。额济纳盆地浅层地下水状况主要受地表水补给状况的影响,离河道近的水样矿化度低;而离河道较远的戈壁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水体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盐、石膏、白云石等矿物的溶解及蒸发作用的影响。通过利用指数-活塞模型流模型(EPM),计算出额济纳浅层地下水年龄在13~58年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544 / 5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1] Groundwater replenishment analysis by using natural isotopes in Ejina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J] . Yinghua Zhang,Y. Wu,J. Su,X. Wen,F. Liu.Environmental Geology . 2005 (1)
  • [12] 重庆歌乐山隧址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赵金凤
    夏克勤
    石豫川
    孙晋玉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02) : 97 - 100
  • [13] 黑河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水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效应
    刘少玉
    卢耀如
    程旭学
    杨振京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04) : 90 - 96
  • [14]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下)
    武选民
    史生胜
    黎志恒
    郝爱兵
    乔文光
    余志山
    张顺宝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02) : 30 - 33
  • [15]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上)
    武选民
    史生胜
    黎志恒
    郝爱兵
    乔文光
    余志山
    张顺宝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01) : 16 - 20
  • [16] 我国大气降水中氚的数值推算
    吴秉钧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6, (04) : 38 - 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