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识别标志研究

被引:21
作者
夏青松 [1 ]
田景春 [1 ]
黄昌武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 震积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震积岩主要通过地震驱动形成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来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长6-长8中发育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微同沉积断裂、震裂缝、液化砂岩脉、沙侵蘑菇、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荷构造及枕状层、地震角砾岩、震塌岩等。这些变形构造常沿限定的岩层发育,上、下均为未变形的岩层,显示事件变形特征。同时在塔17井中发现完整的震积岩垂向序列,序列自下而上分为下伏未震层、微断裂层、微褶皱层、碎块层及液化均一层、上覆未震层。该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晚三叠世随着秦岭、南祁连海槽的封闭,南北向逆冲带发生强烈活动;并且为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6-长8发育的大规模浊积岩的外界触发机制是由地震活动引起的提供了有力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新疆博格达地区早二叠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弧后碰撞前陆盆地地震记录 [J].
张传恒 ;
刘典波 ;
张传林 ;
王自强 .
地学前缘, 2006, (04) :255-266
[2]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袁静 .
沉积学报, 2004, (01) :41-46
[3]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陈世悦 ;
袁文芳 ;
鄢继华 .
地质科学, 2003, (03) :377-384+426
[4]   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及意义 [J].
张琴 ;
朱筱敏 ;
张建军 ;
宋刚 ;
阎伟鹏 ;
张群伟 .
地质学报, 2003, (02) :158-162+290
[5]   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11-918
[6]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的地震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J].
杜远生 ;
张传恒 ;
韩欣 ;
顾松竹 ;
林文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283-289
[7]   论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J].
杜远生 ;
韩欣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389-394
[8]   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科学通报, 1999, (16) :1753-1758
[9]   华北地台震旦纪-早古生代地震节律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高林志 .
地学前缘, 1997, (Z2) :159-164
[10]   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以金沙江中段震积岩为例 [J].
孙晓猛,梁定益,聂泽同 .
现代地质, 1995, (03) :2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