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地下径流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新虎 [1 ]
张展羽 [1 ]
杨洁 [2 ]
张国华 [3 ]
王斌 [1 ]
王超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江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3]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关键词
养分流失; 地下径流; 红壤坡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大型土壤渗漏装置(Drainage Lysimeter)对百喜草覆盖、百喜草敷盖、裸露三种生态措施的地下径流养分流失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这三种处理措施氨氮流失总量分别为992.64 mg,2 679.67 mg,258.84 mg;总氮流失总量为1 096.494 mg,3 108.376 mg,295.064 8 mg;总磷流失量为603.35 mg,3 109.45 mg,182.42 mg;养分随地下径流流失量敷盖最大、裸露对照最小,这和一般情况下地表径流养分流失有所不同;从流失过程可以看出这三个处理的地下径流养分流失和径流过程比较相似,符合"肥随水走"的水肥运动规律,当降雨过后地下径流变大,养分流失也增大;在整个过程中,氨氮随径流过程变化剧烈,而且随地下径流流失量大,总磷则相对平稳,而且流失量也小。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Sustainable water future with global implication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J].Johan L. Kuylenstierna;Gunilla Bj?rklund;Pierre Najlis.Natural Resources Forum.1997, 3
[2]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J].
郭鸿鹏 ;
朱静雅 ;
杨印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290-295
[3]   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附视频 [J].
刘洋 ;
张展羽 ;
张国华 ;
左长清 ;
赵月芬 .
中国水土保持, 2007, (12) :14-16+68
[4]   黄墡土养分流失规律初探 [J].
佘雕 ;
吴发启 ;
刘丽莉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3) :19-21
[5]   不同雨强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J].
马琨 ;
王兆骞 ;
陈欣 ;
尤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16-19
[6]   冀西北半干旱区等高植物篱面源污染控制机理 [J].
唐政洪 ;
蔡强国 ;
许峰 ;
黎四龙 ;
王忠科 .
环境科学, 2001, (06) :86-90
[7]   红壤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 [J].
王兴祥 ;
张桃林 ;
张斌 .
生态学报, 1999, (03) :47-53
[8]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 [J].
黄丽 ;
丁树文 ;
董舟 ;
蔡强国 ;
张光远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1) :9-14+22
[9]   水土流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J].
李光录,赵晓光,吴发启,刘秉正 ;
不详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5, (S1) :28-33
[1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朱兆良; (英) 诺斯 (Norse;D.) ; 孙波; 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