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山区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被引:19
作者
霍仕平
张健
晏庆九
张兴端
许明陆
宋光英
李雪树
机构
[1]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2] 重庆市万州区种子公司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种质; 山区;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2.02.001
中图分类号
S513.0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近 30年来我国西南山区应用推广的 2 0个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分析 ,发现其中多数杂交种都直接或间接含有西南山区玉米地方种血缘 ,其中又有 6 0 %的杂交种直接或间接含有乌江玉米和贵州晴隆五穗白或其中之一的血缘。表明以西南山区玉米地方种质为基础 ,经选系或改良 ,并采用改良Lancaster或改良Reid系×地方种质直选系或改良系的组配方式 ,可能是我国西南山区用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J].
袁力行 ;
傅骏骅 ;
张世煌 ;
刘新芝 ;
彭泽斌 ;
李新海 ;
Khairalla ;
M .
作物学报, 2001, (02) :149-156
[2]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J].
袁力行 ;
傅骏骅 ;
Warburton M ;
李新海 ;
张世煌 ;
Khairallah M ;
刘新芝 ;
彭泽斌 ;
李连城 .
遗传学报, 2000, (08) :725-733+756
[3]   山东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杂交优势模式的研究 [J].
史新海 ;
孙旭亮 ;
张竹青 ;
刘新志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9, (04) :11-15
[4]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王永普 ;
张新 ;
陆利行 .
华北农学报, 1998, (01) :75-81
[5]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陆利行 ;
王永普 ;
张新 ;
田曾元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8, (01) :9-13+28
[6]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王永普 ;
张新 ;
陆利行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4) :17-25
[7]   RAPD在玉米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新芝 ;
彭泽斌 ;
傅骏骅 ;
李连城 ;
黄长玲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3) :44-48+50-51
[8]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J].
曾三省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0, (04) :1-9
[9]   我省玉米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J].
王懿波 ;
张庆吉 ;
朱良骅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1) :62-72
[10]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J].
吴景锋 .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