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省域分异与空间效应

被引:31
作者
张卫华
梁运文
机构
[1] 广西大学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省域分异; 胡焕庸线; 空间自相关;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20.12.018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6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贸易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计算2014—2018年中国31个省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并分析省域空间分异格局和空间关联效应,结果发现:(1)中国数字贸易发展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省域分布格局,主体范围位于中部及东部沿海省域并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高密度区域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逐渐由"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向"赣闽粤"扩散。(2)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具有同质集聚、逐渐增强的空间正向关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省域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数字贸易关联互动较为缺乏,形成较为明显的层级反差。(3)中国数字贸易局部空间效应的地域关联性极为显著,从东南至西北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异,"高—高""高—低"和"低—高"三类集聚模式均分布于长江经济带与海西经济区,"低—低"集聚模式分布于长江源头的青藏高原和西北边疆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数字贸易的缘起、国际经验与发展策略 [J].
夏杰长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3 (05) :1-10
[22]   TISA框架下数字贸易谈判的焦点争议及发展趋向研判 [J].
高媛 ;
王涛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 (01) :149-156
[23]   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 [J].
李杨 ;
陈寰琦 ;
周念利 .
国际贸易, 2016, (10) :24-27+37
[24]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J].
王富喜 ;
毛爱华 ;
李赫龙 ;
贾明璐 .
地理科学, 2013, 33 (11) :1323-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