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莲藕天然保鲜剂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
许金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许金蓉
叶开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叶开飞
童自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童自有
机构
:
[1]
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来源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0年
/ 49卷
/ 02期
关键词
:
莲藕;
天然保鲜剂;
贮藏;
保鲜;
D O I
: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0.02.052
中图分类号
:
S645.1 [莲藕];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采用某种天然保鲜剂在不同的pH值下对莲藕进行贮藏保鲜研究,确定保鲜剂最适的pH值,并通过测定莲藕的褐变度、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多酚氧化酶活力6个指标来反映莲藕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莲藕褐变度逐渐上升;呼吸强度缓慢上升;还原糖含量缓慢上升;蛋白质含量在贮藏前期变化不大,后来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力逐渐下降;多酚氧化酶活力先下降后上升;当天然保鲜剂处理液pH值为4.4时,贮藏期延长,贮藏效果好。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莲藕贮期褐变机理与防褐变技术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有林
朱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
朱芬
[J].
食品工业科技,
2003,
(01)
: 87
-
89+86
[2]
莲藕采收后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怀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顺意
[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 188
-
191
[3]
莲藕酶促褐变的研究
胡晓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
胡晓丹
卢黎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
卢黎明
谢笔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
谢笔钧
[J].
江苏食品与发酵,
1999,
(02)
: 1
-
4
[4]
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宁正祥 主编, 1998
[5]
中国莲[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著, 1987
[6]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 编, 1979
←
1
→
共 6 条
[1]
莲藕贮期褐变机理与防褐变技术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有林
朱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
朱芬
[J].
食品工业科技,
2003,
(01)
: 87
-
89+86
[2]
莲藕采收后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怀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顺意
[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 188
-
191
[3]
莲藕酶促褐变的研究
胡晓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
胡晓丹
卢黎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
卢黎明
谢笔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武汉市,
谢笔钧
[J].
江苏食品与发酵,
1999,
(02)
: 1
-
4
[4]
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宁正祥 主编, 1998
[5]
中国莲[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著, 1987
[6]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 编, 197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