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南北的古云梦泽说是不能成立的——古云梦泽问题讨论之二

被引:33
作者
蔡述明
官子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洞庭盆地; 泛滥平原; 河漫滩; 湖相沉积物; 第三纪; 砂层; 云梦泽; 粘土; 沉积旋回; 沉积作用; 江汉平原; 汉江平原; 浅灰色; 粉砂; 碎屑沉积物; 第四纪地层; 河流相; 冲积相; 陆相; 洞庭湖地区; 洞庭平原; 汉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史载,江汉-洞庭平原在秦汉以前,迟至隋唐,曾经是一个相连成片的浩瀚内陆湖,后经长江及其支流湘、资、沅、澧、汉的泥沙淤塞和分隔,逐渐形成现今的内陆三角洲和众多的湖泊,是有汉江三角洲和洞庭平原之称。有些地质地理学者认为,这个大湖早在史前时期就存在。有人认为:“这个大泽在白垩纪显然就已经存在”。有的学者说得更明确: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云梦与云梦泽 [J].
谭其骧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 (S1) :1-11
[2]   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 [J].
张修桂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 (02) :40-48
[3]   武汉东湖湖泊地质(第四纪)研究——有关东湖成因和古云梦泽问题的讨论 [J].
蔡述明 ;
官子和 .
海洋与湖沼, 1979, (04) :383-394
[4]   中国侏罗、白垩纪古地理轮廓——兼论长江起源 [J].
陈丕基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 (03) :90-109
[5]   荆江河道的演变规律 [J].
林一山 .
人民长江, 1978, (01) :2-10
[6]   长江下游三大淡水湖的湖泊地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J].
黄第藩 ;
杨世倬 ;
刘中庆 ;
梅震亚 .
海洋与湖沼, 1965, (04) :396-426
[7]   荆江河曲的成因与演变 [J].
林承坤 ;
陈钦峦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5, (01) :97-122
[8]   湖南洞庭层泥炭的孢粉分析及其地质时代和古地理问题 [J].
李文漪 .
地理学报, 1962, (01) :55-72+94
[9]   湘江流域的某些地貌和第四纪地质问题 [J].
任美锷 ;
杨戍 .
地理学报, 1957, (04) :359-377
[10]   汉水河谷的地貌及其发育史 [J].
沈玉昌 .
地理学报, 1956, (04) :29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