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及平行因子分析法在绿茶分析及种类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31
作者
刘海龙
吴希军
田广军
机构
[1]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光谱学;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法; 绿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提出了一种绿茶成分分析和种类鉴别的新方法。利用FS920荧光光谱仪测量得到国内生产的26个绿茶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EEMs),建立了不同种类绿茶在特定范围内(激发波长为300~550 nm,发射波长为310~750 nm)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和等高线光谱图。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计算得到绿茶的3因子激发-发射光谱轮廓图和样品因子投影得分图。通过因子光谱特征分析确定绿茶的三种主要成分(茶多酚、黄酮醇及叶绿素);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和等高线光谱图的图谱特征和样品因子投影得分图的分析,证实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分析法对绿茶进行成分分析和种类鉴别,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高斯分解法研究浮游植物荧光激发光谱 [J].
卢璐 ;
苏荣国 ;
胡序朋 ;
王卫国 ;
王修林 ;
祝陈坚 .
中国激光, 2007, (08) :1115-1119
[2]   基于荧光机制的光纤式农药残留测量系统 [J].
王忠东 ;
武金玲 ;
李东明 ;
王玉田 .
中国激光, 2006, (07) :1003-1008
[3]   不同溶剂中番茄红素的荧光光谱及其特性研究 [J].
戴松晖 ;
李萍 ;
杨哓占 ;
吴大诚 ;
李瑞霞 ;
杨建会 ;
肖海波 .
光学学报, 2006, (01) :141-146
[4]   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研究 [J].
张丽霞 ;
贾明 ;
夏文娟 ;
向勤锃 ;
黄晓琴 .
茶叶科学, 2004, (04) :288-294
[5]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J].
杜继煜 ;
白岚 ;
白宝璋 .
农业与技术, 2003, (01) :53-55
[6]  
PARAFAC. Tutorial and applications[J] . Rasmus Bro.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 1997 (2)
[7]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IN FOOD RESEARCH [J].
STRASBURG, GM ;
LUDESCHER, RD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995, 6 (03) :69-75
[8]  
Prediction of Japanese green tea ranking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based hydrophilic metabolite fingerprinting .2 Wipawee Pongsuwan,Eiichiro Fukusaki,Takeshi Bamabs 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