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形成历时时限的探索

被引:10
作者
刘德良
曹高社
李振生
杨晓勇
巩翔
机构
[1]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和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安徽合肥,,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和天文学高级研究
关键词
构造形成时限; 晶胞参数法; 等浓度线法; 应变速率; 流动应力; 韧性剪切带; 郯庐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为求得此前未曾测得过的郯庐断裂韧性构造事件的过程时间 ,选定居于安徽省肥东县桴槎山隶属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显微构造物理化学方法 ,首先测算形成糜棱岩的差异流动应力 ,以进行应变速率 ( ε)的求算 ;然后 ,用等浓度线法和晶胞参数法分别测算糜棱岩化过程中岩石体积应变量 (fV) ;再根据公式t =-lnfV/ ε ,计算出糜棱岩化过程时间 (t)。结果得出该糜棱岩带的形成时限为几十万年 (0 19~ 0 94Ma)的时间跨度 ,不同方法测定时限的精度差值在半个量级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郯庐断裂带[M]. 地质出版社 , 王小凤等著, 2000
[12]  
当代地质科学前沿[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肖庆辉等著, 1993
[13]  
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继亮主编, 1992
[14]  
构造岩与显微构造[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钟增球, 1991
[15]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M]. 地质出版社 , 郑亚东, 1985
[16]  
Stress in the lithosphere: Inferences from steady state flow of rocks[J] . Jean-Claude C. Mercier,Douglas A. Anderson,Neville L. Carter.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7 (1)
[17]  
显微构造学 .2 刘瑞王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88
[18]  
The Tancheng-Lujiang Wrench Fault System .2 Xu Jiawei. John Wiley&Sons Ltd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