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源岩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12
作者
丁安娜
宋桂侠
惠荣耀
卢双舫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大庆石油学院 甘肃兰州 
[4] 黑龙江大庆 
[5] 甘肃兰州 
关键词
酸性含氧化合物; 生物气; 地球化学;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低(Ro值为0.33%~0.70%),可溶有机质酸性非烃主要由正构一元酸、正构二元酸、姥鲛烷酸、植烷酸、藿烷酸和甾烷酸等化合物组成。其中正构一元酸含量占绝对优势并呈两种分布形态(一为单峰型,以C16为主峰,C18、C14丰度较高,生源母质主要为藻类等水生生物;二为双峰型,前峰群以C16为主峰,后峰群为次主峰,以C24为主,前峰群表征水生生物输入,后峰群表征有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各形态均呈现偶奇优势(与生物脂肪酸合成酶合成双碳乙酰单元有关);正构二元酸含量较低;藿烷酸含量高于甾烷酸。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多数样品的姥鲛烷酸/植烷酸的比值及甾烷酸/藿烷酸的比值均减小,表明沉积环境逐渐向还原环境转化。认为由于酸性含氧化合物尤其是正构烷基脂肪酸的脱羧反应,故在形成正构烷烃的同时形成CO2,不仅为产甲烷菌提供了大量营养能源,而且也提供了呼吸代谢的基质;在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时期,湖盆面积扩大,水体加深,区域内出现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因此滨北地区局部时空范围内可形成商业性生物气田。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生物气的形成机理及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柴达木盆地生物气为例
    丁安娜
    王明明
    李本亮
    张道伟
    彭秀丽
    惠荣耀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 402 - 407
  • [2] 氨基酸、脂肪酸对过渡带气、低熟原油形成的意义
    史继扬,向明菊,屈定创,周友平
    [J]. 沉积学报, 1995, (02) : 33 - 43
  • [3] 中国未成熟石油成因机制和成藏条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黄第藩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