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

被引:80
作者
马宗晋 [1 ]
高祥林 [1 ]
宋正范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重力异常水平梯度; 构造分段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2 [重力学与地球形状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为格架,镶嵌着低梯度区,区内有阴影线状构造.总体上,重力异常水平梯度构造可概括为三大组.第一组是NNE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高梯度带与斜切东部全区的郯庐大断裂带和NNW向的斜切西部全区的三条大断裂带;第二组为西部的NWW向与NEE向高、中梯度带的交叉构造格局,以及东部近于等间距的三条NWW向断续的阴影构造带和一条单一的构造线,而华南则仅有NE向的低梯度构造线;第三组是横贯全区的的几条近EW向和中部SN向宽而复杂的构造带,在后者的东、西两侧散臣着大间距、小长度、断续的SN向阴影构造线.这三组重力梯度构造不仅反映了地貌起伏的信息,而且显示了大区域构造,特别是深部构造的密度差.各组线状构造带的内部结构和各组的形成时间及演变历史可能不同,但它们相互复合构成现今总体的构造格局,对大尺度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都会有不同的响应,因此导致主应力方向的区域性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球空间测地站矢量场对板块运动的描述及地幔的经、纬向流 [J].
马宗晋 ;
任金卫 ;
张进 .
地学前缘, 2003, (01) :5-13
[2]   中国大地构造宏观格架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的认识 [J].
刘光鼎 ;
郝天珧 ;
刘伊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2) :113-118
[3]   中国大陆区域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J].
殷秀华 ;
史志宏 ;
刘占坡 ;
张玉梅 .
地震地质, 1980, (04) :69-75
[4]   我国区域重力场及其基本特征附视频 [J].
周姚秀 ;
刘文锦 .
物探与化探, 1979, (01) :14-17
[5]  
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编.富蕴地震断裂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5